1、【 氣候】 房縣地處秦嶺和大巴山地帶,屬亞熱帶和曖溫帶過渡地區,南北氣候兼有,立體氣候明顯,正處在被專家譽為耳菇生產的“黃金線”上。
地理坐標為東經l1O°O2’~111°15’,北緯31°34’~32°31’。地勢西高東低、南陡北緩、四周高山環繞,由兩側分向中部傾斜,略成盆地。全縣海拔180~2485.6米,(大部海拔在800-1000米之間)地形復雜,高差懸殊,日照時數在1700~2000小時之間,平均每天日照5.1小時,平均日照率為42%;全縣平均氣溫10~15℃,積端最高溫40.4℃,極端最低溫-17.6℃,溫差在24℃左右,低山溫差較大,高山溫差較小,大體與氣溫一致,地溫一般高于當地氣溫約2℃左右。
房縣香菇屬于中溫型菌類,菌絲在15~36℃之間均能生長,在22~32℃生長,6~14℃能緩慢生長。房縣香菇對低溫有很強的抵抗力,房縣氣溫范圍有利于菌絲的存活和生長發育。
全縣的氣溫、日照、無霜期和地溫,總趨勢是由南向北(南部是大山區)逐漸增加,南北的年溫差僅在2~3℃之間。獨特的地理位置、獨特的氣候和環境條件孕育了房縣黑木耳獨特的品質特征。
2、【土壤】 房縣土壤主要分黃棕壤土、山地棕壤土、石灰巖土、潮土、紫色土和水稻土等六大土類。其中:黃棕壤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74.53%,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和二高山地區;山地棕壤土占1.29%,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;石灰巖土占1.08%,分布在南部山區;潮土占1.57%,分布縣西北各鄉鎮的沿河兩岸;紫色土占耕地總面積的1.42%,水稻土占20.11%,主要分布在各鄉鎮大小河流沿岸,為沖積質,土壤肥沃,是主要稻米產地。據土壤普查結果,房縣沒有“三廢”排放,沒有重金屬污染歷史,土壤屬清潔土壤。由于森林覆蓋率高,耳菇林腐殖層深厚,既有利于黑木耳、香菇栽培所需的原木栓皮櫟生長。同時,潔凈的耳菇場也有利于黑木耳、香菇的無公害化栽培,有利于黑木耳、香菇的優良品質的形成。
3、【水】 黑木耳、香菇生長發育需要較多的水分,一般年降雨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區,在自然條件下都能栽培、生長。房縣年降水量在750~1160毫米,相對濕度為75%。而且降水主要集中在4~9月份,占全年降水量的85%,這也正是黑木耳生長最需要雨水的時候,這時候生產的黑木耳占全年產量的90%。充沛的降水量,能夠保證黑木耳正常的生長發育,為房縣黑木耳、香菇的優質高產、穩產奠定了基礎。